每年陽歷7月22日至24日,太陽到達黃經120°時為大暑節氣。 由來 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暑,熱也,就熱之中分為大小,月初為小,月中為大,今則熱氣猶大也?!边@時正值中伏前后,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,氣溫最高,農作物生長最快,大部分地區的旱、澇、風災也最為頻繁,搶收搶種,抗旱排澇防臺和田間管理等任務很重。 風俗 有些地方的人們習慣在大暑時節吃熱性食物。如福建莆田人要吃荔枝、羊肉和米糟來“過大暑”。湘中、湘北素有一種傳統的進補方法,就是大暑吃童子雞。湘東南還有在大暑吃姜的風俗,“冬吃蘿卜夏吃姜,不需醫生開藥方”。 諺語 禾到大暑日夜黃。 小暑吃黍,大暑吃谷。 小暑怕東風,大暑怕紅霞。 大暑熱田頭歇,大暑涼水滿塘。 詩詞 何以銷煩暑,端居一院中。 眼前無長物,窗下有清風。 熱散由心靜,涼生為室空。 此時身自得,難更與人同。 ——《銷夏》唐·白居易 |
版權所有 泰州網絡宣傳中心